少儿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,其目的不在于培养“小小画家”,而是注重孩子的素质能力发展。当然少儿美术的教学方法也和成人美术不同,重点在于引导、启发,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去创作。那么少儿美术教学方法有哪些?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幼儿美术的教学方法。
老师课题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孩子。像:情境表演、看录像、讲故事、变魔术、玩沙、糊纸盒、拼石头等活动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,这些游戏里又包含着丰富的美术知识,而创设宽松、有趣的游戏环境,更易于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。
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活动,离不开观察。在引导孩子观察时,要启发幼儿对生活及事物的热爱。
比如引导孩子观察、回忆从家到学校的路上,你印象最深的高楼、房屋是什么样的?路上遇到那些人?进行交流之后再画。
从而启发幼儿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,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,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。
引导幼儿多欣赏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儿童优秀美术作品。欣赏过程中,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产生感受,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,使他们在获得艺术“营养”的同时,激发他们大胆地表现与创新。
物象分析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,对事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,帮助幼儿在事物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,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造型符号。
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理解的形象进行表述。
鼓励孩子把看到的、想到的变成物象说出来然后再画出来,孩子们感受不同,创造的符号也千差万别,使其作品成为充满个性、栩栩入生,是真正意义的“儿童画”。
孩子在进行少儿美术创作时,老师既不能无目的的巡视,也不能过多的询问干扰了孩子的原有思路。
老师要做到因人而导、因需而导。如对自信心不足,不敢下笔的孩子,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纸上示意,帮他迈出“万事开头难”的第一步。
当孩子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丰富画面时,老师理解并引导其丰富画面,帮他添上关键的几笔,帮助其丰富画面。
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,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,形成、巩固、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,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。
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、手协调并用,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。
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。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。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,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,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。
这个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。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,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,得出长、宽的比例关系。
幼儿美术教学方法有哪几种?少儿美术教学方法有很多,像游戏情境法、观察引导法、作品赏析法、物象分析法、过程指导法等,重点在于引导与启发,通过多种教学方法,让孩子发挥想象力,进行创作。